智慧教務服務平臺是以學?,F有網絡為基礎,以服務于全校師生的教學、科研、生活為目的,建立在學校統一公共數據平臺之上,涵蓋了學校的信息化標準管理、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教職工管理等全方位的教學管理信息平臺與信息服務平臺。
系統支持本科、???、3+2、社會擴招等不同類型的學生培養模式,實現對教師資源、學生信息、教學資源進行資源共享利用。通過建立數據倉庫及數據集市實現數據的整合和加工,利用報表工具和智能工具,完成不同層次的管理決策信息轉化,有效地支持學校日常管理和決策。
傳統的考試方式組織一次考試至少要經過人工出卷、考生考試、人工閱卷、成績統計和試卷分析五個步驟。隨著考試規模的不斷擴大,工作量將會越來越大而且容易出錯。因此開發一套在線考試系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在線考試突破了時空限制。在線考試系統突破了傳統考試模式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利于組織大規模異地實時考試,可以滿足任何授權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在任意時間和可用地點參加考試,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的靈活性。
2、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線考試系統減輕了考試主管部門人員尤其是教師在命題、組卷、閱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節省財政開支,在線考試真正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節省了紙張、印刷等考核費用。
支持教務管理員、教務秘書、教研室主任及秘書、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網上按流程完成申報課題、選題、開題、過程指導、論文答辯、論文評優等整個畢業設計過程,并留存全部過程和結果數據,并作決策分析。
尤其是疫情以來,網絡教學成為各個學校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數據是高等學校非常重要的一項數據資源,是一個教育機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日常表現,成績情況,課堂表現以及后勤管理等都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通過對學校目前信息化現狀與實際需求的系統分析,結合學校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從信息化的建設方面考慮,項目建設目標定位在以校園內各類信息資源的集成和交換為基礎,構建滿足教育局及學校教學、辦公、管理與服務要求的開放性支撐環境,為校內外各類人員提供完善的個性化服務支持,為學校的教學、辦公和管理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支撐平臺。
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之外,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所開展的新型綜合素質教育模式。通過借鑒“第一課堂”工作模式和內在機理,以課程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可測量化的團學工作和活動課程,培養拓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客觀記錄、認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經歷和成果,生成科學準確的“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為學校人才培養評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社會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
通過本系統,學生從拿到錄通知書到完成學業全流程在線辦理,實現全面無紙化辦公。完善的業務流程設計提高學校業務流程運行質量,減少管理人員工作負擔,保證業務穩定有序地進行。
平臺遵循共青團中央出臺《高校學生社團管理辦法》執行設計,通過信息化方式將高校社團的管理方式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呈現,助推高校社團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多校區管理成為目前諸多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多校區管理對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團務信息管理也不例外。隨著電子校務工作的不斷推進,電子團務的建設追在眉睫,電子團務是解決目前共青團工作重點、難點的有效手段,也是電子校務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
平臺以學生和教師兩個基礎庫為出發點,應用科學的分析統計方法和理念,準確分析出學生學習的進步狀況,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的薄弱環節。同時能掌握教師的教學、科研等情況,促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此外,平臺還要提供了招生、教學計劃、教學資源、網上選課、課表編排、學生學籍、學生成績、考試管理、教學質量測評、教材管理與系統管理等完善的功能模塊。
社會擴招指的是高校擴招,也稱為大學擴招或大學生擴招,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自1999年開始的,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圃盒U猩藬档慕逃母镎?,亦即自1999年開始,高等教育(包括大學本科、研究生)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
平臺的建設原則是構建一個功能齊全、運行高效、使用靈活、維護方便、易于擴展、安全可靠的應用管理平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建設中要規范管理、加強統籌,講求實效,資源共享,安全優先,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系統先進性、實用性、開放性、安全性、集成性、擴展性等建設原則。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由教育部與政府、各高校共同主辦的一項技能大賽。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
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設計目的是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現代教學水平和能力,推動職業院?,F代教學手段改革,促進職業院?,F代教學環境建設。職業院校教師現代教學能力一般包括:基礎教學能力、現代教學能力和參賽展示能力三部分。第一,基礎教學能力一般包括對教學方案設計、執行、評價、反思能力,對教學內容選擇、整理、分析、理解能力,德育、思政,常規教學組織、管理、活動設計能力等等。第二,現代教學能力一般包括現代教學理念理解能力、設計實踐能力、高效實施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利用整合能力、診評整改能力。其中,現代教學理念理解能力又包括開展混合式教學、發展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教學、虛擬化教學。第三,參賽展示能力注重考核參賽教師的展示能力。具體包括對于比賽文件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比賽作品的創新能力、在現場講課答辯時所展現的基礎素養能力。
由教師或學生通過管理競賽基本信息,包含項目成員、賽事等級、獲獎發文時間、比賽年份、作品名稱、賽事名稱等關鍵內容。通過自定義審核流程審核通過后進行數據統計,支持數據報表的導出。
借助績效考核系統,在數字化校園平臺的數據中心的基礎上,實現了對績效考核平臺管理考核內容的個性化和精準化需求,能夠把用戶在學校產生的信息數據和考核目標結合起來,分析有效的考核目標,使得考核目標和內容具有個性化,并且未脫離考核內容的大致方向,從而更好地激勵員工為合適其發展的目標前進。
智慧校園即智慧化的校園,也指按智慧化標準進行的校園建設,國家標準GB/T 36342《智慧校園總體框架》中對智慧校園的標準定義是: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的有機銜接,使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便捷的獲取資源和服務。智慧校園通常由以軟件網絡及智能硬件為核心的校園基礎設施和部署在數據中心內云端服務器上的智慧化軟件系統構成 ,常見功能可分為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學資源、智慧校園管理、智慧校園服務四大板塊。